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,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.
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, see our documentation.
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loading. Please reload this page.
1 parent 2dbaf73 commit c84fe9eCopy full SHA for c84fe9e
tutorial07/tutorial07.md
@@ -156,7 +156,7 @@ leptjson 重复利用了 `lept_context` 中的数据结构作为输出缓冲,
156
157
1. 由于有两个地方需要生成字符串(JSON 字符串和对象类型),所以先实现 `lept_stringify_string()`。注意,字符串的语法比较复杂,一些字符必须转义,其他少于 `0x20` 的字符需要转义为 `\u00xx` 形式。
158
159
-2. 直接在 `lept_stringify_value()` 的 `switch` 内实现 JSON 数组和对象类型的生成。这些实现里都会递归调用 `lept_stringify_value()` 。
+2. 直接在 `lept_stringify_value()` 的 `switch` 内实现 JSON 数组和对象类型的生成。这些实现里都会递归调用 `lept_stringify_value()`。
160
161
3. 在你的 `lept_stringify_string()` 是否使用了多次 `PUTC()`?如果是,它每次输出一个字符时,都要检测缓冲区是否有足够空间(不够时需扩展)。能否优化这部分的性能?这种优化有什么代价么?
162
0 commit comments